上一期心语港湾分享的是从学校教育教师的层面出发,面对学生情绪爆发时,可以怎么做。这期从家庭教育的层面说说。当孩子出现各类畏惧怕难的情绪时,作为家长可以做点什么?
一、孩子为什么需要“挫折教育”?
你的孩子,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作业没有完成,怕批评,不想上学了
·这个任务太难了,我不想做了
·似乎是一小丁点事情,却点燃了整个情绪森林,暴怒。
孩子怕经受挫折。带来一个思考:孩子的“挫折教育”?孩子的逆商,如何培养?
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是故意给孩子设坎,让他过不去。是的,不说为了真的让孩子受挫了,起不来。比如说,孩子摔倒了,我们鼓励他说:起来,你能行的!孩子,加油!你真棒!然后我们就会发现,一喊他加油,他真的起来走了。但是,会出现一个问题。
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一次,妈妈那个腿被桌角磕到了,那个瞬间真的很疼,疼得眼泪都流下来。孩子走过来,说:没事儿,妈妈,别哭,这没什么可哭的,一会儿就好了。妈妈突然就明白了。我当时觉得我作为大人,想要的也不是这个。我作为大人,我想要的也是说,妈妈,怎么样?没事儿吧,我给你吹吹。
当孩子嗑了,他疼了,他说:没事儿,不疼。他忽略了自己感受。他跟这个感受隔离掉,他没有对自己温柔以待。这孩子以后,当他觉得内心有点疼,有点难受,有点想逃避,有点想哭,他都告诉自己:没啥。我没关系。他会对这种痛苦的感受不敏感,对内心的那种挫折感、沮丧感不敏感。你会发现,长大以后他会一直怕挫折、怕沮丧。
如果这事儿让我疼,我尽量逃避它。如果这事儿让我疼,我还逃避不了,我只好把这个事儿,逃避掉。实在逃避不了,压抑到一定时候,装不下了,那我只能井喷,不顾后果地释放情绪。情绪,人的本能。如果你的班里也有推诿或者畏难情绪,畏惧困难的孩子,试着跟他们的家长或孩子沟通一下,孩子是否长期有忽略或压抑自己感受的情况。
三、怎么培养孩子的“挫折教育”?
尊重感受。看见他的感受,是你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关键。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与孩子讨论事情和解决方案。给予孩子跨越障碍的勇气,去解决现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