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心健康:心理委员培训+亲子沟通指南
日期:2023-04-14 13:53:42  浏览量:52

    为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减少校园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朋辈互助网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我校已建立高年级心理委员网络,定期组织心理委员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朋辈互助工作辐射到每个班级。4月13日上午,举行五六年级心理委员培训活动,培训由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陈海燕主持,各班心理委员共44人参与。


    

    本次培训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心理健康角度强调设置心理委员和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性,并且重申心理委员的角色和职责。接着从专业角度为心理委员讲解如何识别周围同学情绪状态的方法,出现心理危机的信号有哪些,以及产生心理危机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如何去关注身边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最后,从朋辈互助的角度出发,以“同理心-让助人更有温度”为主题,全方位给心理委员们讲解如何从言语、举止和心理层面来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结束后,每位同学都拿到一份《心理委员手册》,请心理委员根据培训的内容填写表格,评估班级学生心理状态,及时报告及时帮助。心理健康委员培训是学校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中一项重要环节,对健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宣传心理健康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亲子沟通指南-话成绩
    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为亲子沟通“话成绩”提供一些分享,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尤其在和孩子谈成绩的过程中,得知成绩不理想,如何与孩子谈?
    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要知道,孩子内心是沮丧的,焦虑的,有些孩子会直接表现出来灰心丧气;有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得不在乎,不着急,不思进取,从而让家长更加焦虑和生气。请不要被孩子的表象所蒙蔽,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情绪和需求。
    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我们不建议家长这样说:
    1.成绩怎么这么糟糕!你是怎么学的?(批评)
    2.哎,看来你就不是读书的料。(贬低)
    3.说过多少次让你平时多看书,你就是不听,你看你成绩这么差!(嘲讽)
    4.没关系啦,好好努力,下次会考好的!(敷衍)
    5.你看别人的成绩,再看看你自己的!(比较)
    那么如何回应孩子,可以让孩子继续保持,学习的进取心呢?
    1.归属感:让孩子能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感受到被家长支持和接纳。
    (1)“孩子,看起来你有些不开心,是因为这次的成绩不太好吗?妈妈小时候成绩不好的时候也会难受的……”
    (2)“孩子,你看上去很无所谓哦!其实妈妈猜,你心里也是希望获得不错的成绩,只是不知道应该具体怎么做……”
    2.效能感:让孩子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学习。
    (1)“最近你的语文成绩不好,但数学成绩不错,不同学科其实学习的核心方法是通用的,所以妈妈对你有信心。”
    (2)“我发现你英语单词掌握得很好,你是怎么做到的?”
    3.自主感:让孩子为自己负责并有动力再次努力。
    “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我们可以一起看看错误的背后是什么?是题目不会做、审题不清、还是不够熟练?做些什么可以避免下一次的错误,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
    (这个过程陪伴并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当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记得及时肯定,并强调孩子从中得到的收获。)
    谈成绩时我们要注重交谈中应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找到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和行动方案。其次是鼓励肯定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然后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后当你不在他(她)身边的时候,孩子自己也可以坦然面对成绩,坦然面对成败,并知道如何应对。
    切忌单纯向孩子发泄自己的焦虑,表达自己的生气和失望,这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如果你得知孩子成绩后情绪非常强烈,那就先不要沟通,等自己心平气和之后再和孩子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