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春日里,苏州湾实验小学各年级语文教研组长在教务处组织下齐聚一堂,围绕学校持续研究的“学期课程纲要”项目进行研讨活动,区教育局教研室徐国荣副主任全程参与并进行指导。
张弛老师分享了三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制。他从学期课程纲要编制的一致性、概略性和针对性出发,结合课程纲要编制的具体实例,提出了三点经验总结。一是“一致性是学期课程纲要的存在所托”,课程纲要上承课标,下接单元与教材,体现了外部一致性,课程纲要的内在结构和谐自洽,体现了内部一致性。二是“概略性是学期课程纲要的定位所致”,学期课程纲要比课标下沉,而又比课时教学上位,因此不宜过于细枝末节,而应切中要害,简洁实用。三是“针对性是课程纲要的价值所在”,张老师重点提及了“学情与目标分析的针对性”和“课程内容设计的针对性”两点,尤其阐述了如何通过整体设计,实现语文要素的跨单元呼应。最后,张老师就课程纲要的实用性和评价理念的体现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朱云斌老师分享了六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的编制。他从学期课程纲要编制的格式出发,结合课程纲要编制的具体实例,梳理了课程纲要的具体板块与相关内容。着力于“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厘清了统领各个单元的大任务,大观念,大问题,初步设计了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量规。最后,朱老师就课程纲要如何落实到单篇课文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徐莉副校长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老师们可以在学期课程纲要的指导下,再不断地向深处探索,细化至每个单元的目标落实、任务设计,以期课程纲要实现“软着陆”。
教研室徐国荣副主任高瞻远瞩,建议可以将同一学年两个学期的纲要进行糅合,删减合并理论部分,针对操作性强的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板块下更多功夫。同时,徐主任也细致入微,针对评价量规不够细致、精准的情况,提出了十分实用且新颖的建议,在场老师认真学习。最后,徐主任殷切嘱咐老师们教学时不可丢失了文本本身的“语文味”和文学价值。